博文之窗 > 校務公開 > 計劃總結 >朋友設計|碳中和背景下的綠色校園新理念——博龍湖科技園中小學校

      朋友設計|碳中和背景下的綠色校園新理念——博龍湖科技園中小學校

      青春、成長、未來總是校園生活的關鍵詞,隨著“碳中和”的持續推進,綠色、生態、低碳、環保理念更賦予學校新的內涵,為孩子創造更舒適的成長環境。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天友設計首席建筑師任軍博士作品——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看綠色技術與綠色教育創意碰撞,構筑多彩生態校園。

      品質——藝術公共空間

      打造節能、低碳、生態、藝術、體驗的校園空間,作為低碳學校技術應用的集大成者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真正實現了建筑藝術與技術相匹配,自然環境與校園空間相融合。綠色健康、多元復合、開放靈動的教學空間——看得見“天”,摸得到“綠”,感受得到“清風”和“光影”,自然與生態成為綠色低碳校園的靈魂。

      任軍博士認為低碳校園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疊,創造精細化的低碳校園模式,建筑布局的生態場地,建筑空間的自然采光、建筑構造的通風構造,還是建筑設備的新風系統、新興技術的彩色光伏,將技術盡可能以藝術的方式展示出來。

      校園的所有公共空間與自然相融合,盡可能地將采光引入室內,明亮開敞、光影流動,藍天白云將為中學青春的故事作證,有光的公共空間貫穿整個校園。

      全開敞的室內空間,小學圖書館設置了小型滑梯,讓讀書成為輕松愉悅的一件事。

      校園公共空間的藝術作品由任軍博士親自動手畫成,這是對藝術的追求,更是藝術的傳遞,為整個學校營造藝術人文氛圍,潛移默化培養新時代素質人才。

      節能——綠色健康校園

      低碳校園體現在面向學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綠建技術,保障校園安全與健康,為師生創造真正舒適的校園環境。

      教室-精細化設計

      教室是學生在校使用最多的空間,任軍博士及其團隊針對教室尺度、家具、儲藏、多媒體的精細化打磨,讓學生在舒適的教室中讀書與成長。如加大教室尺寸,為學生提供更寬松的教學空間;多功能儲物柜的設立,方便放置物品,減輕學生書籍攜帶負擔。

      技術應用-自然采光與通風

      針對天津地區氣候、日照等特點,近走廊側開高窗,提升采光均勻度,提升教學的光環境。優化開窗形式,通過室內導風構造熱壓風塔自然通風,夏季帶走熱量,提升舒適度。具有空氣凈化及熱回收功能的新風系統以及直飲水系統,為學生提供節能健康的室內環境。

      看臺&操場-豐富室外綠化形式

      室外體育場結合建筑室外平臺打造靈活的看臺空間,更結合垂直綠化形成立體化的室外綠化景觀。操場采用真草種植,讓孩子更多接觸自然植物;透水地面的鋪設,更是海綿城市在校園的直接應用。

      體驗——生態綠色教育

      綠色低碳校園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將綠色理念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他們,打造以綠色技術為基礎、自然體驗為導向的綠色教育平臺。

      節能光伏教學走廊

      中學的頂層是彩色薄膜光伏走廊,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教育展廊,斑斕的光影成為最好的教具,直觀地教育學生最前沿的綠色技術。光伏裝機容量為14.364kWp,并網運行。

      立體化生態環境

      響應國家勞動教育的號召,小學的屋頂打造“都市農場實踐課堂”,既利用了閑置空間,又能作為農耕勞動的實踐基地,學生參與到蔬菜生長的過程中,真實體驗豐收的樂趣。

      通過多層次的景觀空間盡量減少中學、小學間的相互干擾,利用建筑布局形成多樣化綠化空間。

      零碳花園設置于實驗樓與文體樓之間的內庭院中,主要強調恢復本土的生態系統,設計中使用了低物耗、低能耗、碳中和、節約集約土地四方面措施來實現碳中和。

      下沉廣場一方面作為地下食堂的疏散口,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食堂室內空間的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風效果,達到建筑節能的設計目標。

      有時間記憶的校園

      學校造型以銅板的金屬質感呼應建筑的體量感,以懸挑的韻律呼應建筑的動感。隨著時間的變遷,銅板逐漸變色留下時間的痕跡,成為生動的一節“化學課”,更讓學生于日常觀察中體會建筑的魅力。

      共享——現代開放模式

      渤龍湖科技園中小學是對接規劃的共享型校園,從設計之初,任軍博士就計劃讓校園成為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

      學校周邊是天津高新區的航天城園區,作為中國第一批航天特色學校,金屬材料的廣泛使用,適應高新園區的現代造型,更體現航空航天的科技感。

      響應國家“開放校園”的號召,學校地下停車場、風雨操場等場館在節假日與社區共享,成為社區文化、藝術與體育中心,促進社區發展。

      結語——探索綠色校園發展

      該校入選《新時代中小學建筑設計案例與評析》,該書籍由中國建筑學會生態人居委員會主編,6位全國勘察設計大師顧問甄選,全國范圍內僅有81個優秀校園作品入選。行業專家稱贊該校以綠色校園為特色,從學生的使用特點出發,從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出發,創意性地將綠色技術和綠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學校建筑空間與綠色教育相關聯,一方面因為“碳中和”背景下,綠色生態已成為時代發展的焦點;另一方面在于中國未來的希望承載在新一代的身上,學校更應該成為綠色教育的實踐基地。任軍博士及其團隊以此眼光來透析學校建筑,讓學校建筑彌漫綠色的氣息、滲透綠色的味道、擁有綠色的力量,不斷探索綠色校園的發展!


      亚洲 欧美 另类 制服 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