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網權威發布了
2020城市市轄區
高質量發展100強榜單
武進位列
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第4名!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20城市市轄區
高質量發展100強榜單
為客觀評價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引導城市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壹城智庫發布了2020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榜單,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和安全發展6個目標層面構建評價體系,其中創新發展方面主要從創新投入、創新創業活動和新經濟發展水平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衡量指標包括研發經費占GDP比重、萬人專利擁有量、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數等等。
城區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
剛剛過去的 2020 年,是武進發展經受重大考驗、取得嶄新業績的一年。全年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50億元,增長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94.7億元,增長3.8%,稅比85.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
2020年,武進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強化攻堅年”活動,成功引進總投資3 億元以上項目50個,承芯化合物半導體、理想汽車改擴建、格林保爾單晶電池片、長海玻纖復合材料、移遠通信模組制造基地、中汽常州檢驗中心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區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68億元,121個項目如期竣工。企業上市工作喜獲豐收,恒立液壓成為全省工業機械行業首家市值突破千億元的上市公司,凱迪股份、協和電子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泛亞微透、納恩博在科創板上市,佳辰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常輔股份成為全市首家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理想汽車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全區上市企業累計達39家。工業經濟穩中求進,十大產業鏈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較上年提高1.2 個百分點;瑞聲光學、中車戚研所、新譽集團被工信部認定為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恒立液壓、萬幫數字能源被工信部認定為綠色工廠,新綸科技等 4 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碳元科技等 22 家企業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達標評定,中天鋼鐵捧回中國工業大獎,天正工業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新譽集團榮獲省長質量獎。
開發區支撐引領效應凸顯,常州經開區全面開啟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產城融合樣板區、生態宜居示范區、改革創新引領區”新征程,在全省省級經濟開發區綜合排名中列第6位,比成立時躍升54位;武進國家高新區規上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智電汽車、機器人產業特色彰顯,芯片產業嶄露頭角,國家級海智基地正式落戶;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在省級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列第6位,互聯網產業園獲批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石墨烯小鎮入選國家發改委“第二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特色園區建設亮點紛呈,中以常州創新園知名度、影響力持續提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建設,4家以色列企業通過“共建計劃”審核,引進含以色列元素的高科技項目39個;龍城金谷南區加快建設,30 余家投資機構相繼入駐,管理資產規模超250億元;蘇澳合作成效顯現,蘇澳融資租賃公司成功設立,3個合資項目正式簽約。創新主體持續壯大,西太湖細胞治療前沿技術研究院啟動建設,固立高端裝備創新中心正式啟用,西太湖創客工寓等4個平臺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全區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99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6.8件,認定潛在獨角獸企業4家、瞪羚企業33家。
武進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參與發布長三角創業地圖2.0版,與無錫市梁溪區開展固體廢棄物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區域協同發展合作,與宜興市建立水環境預防與處置聯防聯控聯治協調機制。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成立武進民營企業服務中心,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和“五清民企建設引導清單”,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工作獲得國家、省的肯定;全面完成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工作,鎮級層面統一設置“一辦七局一中心”,區級113項政務服務事項、348項行政處罰事項下沉鎮(開發區、街道)辦理。
武進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認真整改各級環保督察交辦問題,大力開展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全省生態保護引領區創建各項任務圓滿完成,空氣優良天數比上年增加52天,優良率提高14.1個百分點;太湖連續13年實現安全度夏,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任務全面完成。水環境綜合治理有效加強,滆湖退田還湖二期工程啟動建設,以漁控藻生態修復工程加速推進,河湖“兩違三亂”整治任務全面完成,清淤骨干河道50公里。環境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禮河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完成建設,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二期項目建成投運,武南污水處理二廠一期和湟里、漕橋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進展順利??茖W防范應對重污染天氣,全面排查整治各種污染源,143個建筑工地安裝在線監測系統,440余家企業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持續完善,區級垃圾分類物資回收利用中心和園林綠化垃圾處置中心建成運行,光大環保能源項目成為國內首座“鄰利型”垃圾發電廠。新增成片造林面積3114畝,創成國家森林鄉村10個。
區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高質量完成,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新增城鎮就業 3.2萬人,登記失業率1.68%。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首創醫養結合“家庭病床機制”,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與市級全面并軌。發放慈善救助資金、社會公益事業補助資金5000余萬元,惠及群眾2萬人次以上;各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基本建成,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的比重達66.9%。教育整體水平繼續提升,省武高新校區、人民路初中、新橫林小學等項目建成投用,增加學位8145個;常州大學二期竣工投用,西太湖外國語學校、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常州西太湖學校正式落戶,武進區與江蘇理工學院簽訂新校區建設合作協議。醫療衛生資源更加豐富,市二院陽湖院區二期、市七院二期加快建設,常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徐州醫科大學武進臨床學院掛牌運行,武進中醫醫院通過三級乙等醫院復評,完成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14家。文明城市建設切實加強,助力常州順利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17 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15個文明實踐站全面建成,湖塘鎮和洛陽鎮岑村村、遙觀鎮勤新村分別獲評全國文明鎮、村。